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侨界集萃

名扬海内外——-唐氏家族

时间:2017-04-14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无锡市锡山区(原无锡县)羊尖镇严家桥唐氏,为四千多年前唐尧的后裔。唐氏祖籍常州府武进县,世称毗陵唐氏,自奉宋朝翰林院检讨唐华甫为始祖。祖先唐荆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明朝末年,唐氏第11世中的一支移居无锡。

  严家桥地处原无锡县东北乡,锡、澄、虞三县交界处。从历史上看,严家桥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约有700年历史,第16世唐懋勋觉得这里静中有闹,闹中有静,是避开战火的好地方,又是今后图谋发展的新起点。于是他先在集市中心双板桥堍开设了一家“春源布庄”,数年便获厚利,从此跨出了唐家在严家桥这块风水宝地发祥、发家的第一步。家业兴旺,使唐懋勋决心扎根严家桥。并抓住太平天国战乱后无锡人口锐减、地价大跌的机会,大量购进土地,不久就在严家桥西南广阔地带置田6000余亩,又在市镇河西、春源市庄南面兴建了唐氏仓厅,囤积粮食,并建造了宅院和唐家码头。现在,严家桥尚保存着唐氏仓厅的部分建筑和唐家码头。唐家码头前的永兴河,即使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是羊尖和周边乡镇通往大运河和无锡、常熟、苏州的主要交通运输河道。

  唐氏在无锡投资企业成功后,又不断把资产扩展到上海,在上海办起了一个又一个唐氏工商企业。解放后,唐氏家族重点选择在香港发展,现今唐氏家族的后代,已遍布海内外,有许多人成了名闻海外的著名实业家。唐英年已故祖父唐君远,曾是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被视为爱国资本家。唐英年的父亲唐翔千(“千”字辈是景溪公的第五代子孙)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商学院,1948年赴美深造后当时无法回国效力,后改赴香港创办企业,成为香港著名实业家。1974年,他在香港第一个打破美国棉垄断市场的局面,成为首位使用大陆棉的香港厂商。改革开放以后,唐翔千大力投资国内,在上海、新疆、广东等地建立了一系列企业。无锡的中萃公司、太平针织、佳福大厦等合资方中频频出现唐氏家族的身影。唐翔千还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94年无锡城市建设改造需要拆除城内一批旧房建筑时,羊尖镇政府为了保留唐氏文物,不惜花重金,立即到无锡市把“花厅”的建筑材料全部搬回,按原样重建在羊尖镇街上。

  唐懋勋(1800—1873),号景溪,被现在的唐氏子孙后辈尊称为景溪公。1860年,太平军开始进攻南京,战火迅速烧向江南。景溪公唐懋勋为了逃避战争,携妻儿老小一起来到无锡严家桥。当年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相对封闭,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四乡殷实,市集繁荣。唐懋勋觉得这里静中有闹,闹中有静,是避开战火的好地方,又是今后图谋发展的新起点。于是他先在市集中心双板桥堍开设了一家“春源布庄”,数年便获厚利。从此,“春源布庄”这块金字招牌,开始长久留驻在严家桥这块风水宝地的史册上,同时也标志着唐家由此发家,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家业兴旺,使唐懋勋决心扎根在严家桥。他抓住无锡战乱后人口锐减、地价大跌的机会,大量购进土地,之后,又在市镇河西、春源布庄南面兴建了唐氏仓厅,囤积粮食。为方便水路运输,又建造了唐家码头,现在,严家桥尚保存着唐氏仓厅的部分建筑和唐家码头。唐家码头前的永兴河,即使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是羊尖和周边乡镇通往大运河和无锡的主要交通运输河道。来到严家桥后的唐家,没有多久,就发迹成了无锡东北部的首富,威望震撼城乡。

  1866年,唐懋勋到严家桥后的第六年,便把家业交给了唐洪培、唐福培两个有经商才能的儿子经营。兄弟俩继承父业后,更是经商有道营业有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除了经营“春源布庄”、建立唐氏仓厅外,其后又开了“同济典当”、“德仁兴茧行”、“同兴木行”。多种多样的经营活动使唐氏集地租、利息、商业利润于一身,一方面加快了唐家财富的积聚,为后来更大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大大促进了严家桥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唐氏家族在严家桥的事业成功后,还热心严家桥的公益事业。在贯穿严家桥市镇不到半公里的永兴河上,建有四座桥,其中三座“万善桥”、“梓良桥”、“永兴桥”是唐家参与捐资建造。唐家曾有一约定“凡严家桥镇上的公益事业,不论大小,唐姓负担一半”。

  唐懋勋的第三代“镇”字辈和第四代“源”字辈大都在严家桥出生成长,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和培养,因此人才辈出,他们不满足唐氏家族在严家桥已有的成就和产业,纷纷走出严家桥,从20世纪初开始到三四十年代,唐滋镇(保谦)、唐炳源(星海)父子和唐英年的曾祖父唐殿镇(骧庭)、祖父唐增源(君远)在上海、无锡兴办起一个又一个唐氏工商企业,像无锡的杨万和布庄、九大布行、九余绸布庄等以及著名的庆丰纱厂、协新毛织厂、丽新纺织印染厂、九丰面粉厂等早期都是由唐氏家族创办或合资兴办的。其中的两支,就成为了无锡最重要的大资本家。

  唐保谦(又名唐滋镇,1866—1936),他最初与9个朋友合办了九丰面粉厂(1910年)。完成了从旧商人转化为实业家的重要转折。1920年又与薛南溟等人合股,在无锡周山浜开办了庆丰纺织厂。1922年,唐保谦之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纺织企业管理硕士唐星海(又名唐炳源,1900—1969)回国负责此厂,庆丰成为无锡纱厂的后起之秀。至抗战前夕,唐氏集团资产在无锡6大资本集团中占20% 。

  唐星海 名炳源,1900年生,锡山区羊尖严家桥人。唐保谦次子。1919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后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功攻读纺织专业。1923年毕业,获纺织、纺织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同年10月学成回国,任无锡庆丰纺织厂副总管兼纺织部工程师,后对庆丰厂进行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自任厂长;1930年9月起创办庆丰纺织养成所,培养了一批纺织、印染等专业人才;1936年12月接替其父任庆丰纺织公司总经理。在此前后曾去英、德两国考察,引进先进设备,扩建庆丰第二工场,增辟漂染车间,所产“双鱼吉庆”牌纱成为无锡地区标准纱,远销东南亚。无锡沦陷后,庆丰厂被日商侵占;1939年4月,他在上海租界创办保丰纺织厂,以后又在常熟、太仓农村建立小型纱厂;1943年11月收回无锡庆丰厂后,借用保丰厂经济实力使庆丰厂逐步恢复发展,在此期间,曾投资马迪汽车公司、通惠冷气公司,与人合办公永纱厂,与建安实业公司合作开办庆源、大华、利达花纱布庄、保丰堆栈、北新隆农场及无锡永新化工厂、昆山永润油厂等企业,1948年底,抽调庆丰厂部分资金和设备到香港九龙荃湾,集资创办南海纱厂。

  蔡缄三 名文鑫,字缄三,亦作兼三,清同治七年(1868年)九月初一 日生,无锡城内田基浜人。祖上在北塘拥有大量房产,有“蔡半塘”之称。自幼勤读,县试名列前茅。乡试未中,遂弃学就商。光绪十六年(1890年)主持管理祖产复生堆栈,并与亲友合伙经营蔡合昶茧行。光绪二十七年,与唐子良在三里桥合资开设永源生米行。由唐子良掌管行务。因经营不善,亏蚀万元。光绪三十年,改由蔡缄三和唐子良之子唐保谦两人共掌行务,他分管对外业务,唐主持内部管理。两人同心协力,米行日益兴旺。光绪三十一年任锡金商会总务。同年秋,应周舜卿邀请,同赴日本考察实业和银行信贷、储蓄业务。光绪三十三年,协助周氏筹设信成商业储蓄银行无锡分行,并任经理。宣统元年(1909年)任锡金商会协理。是年夏,他投资支持孙鹤卿、薛南溟发起筹建无锡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翌年与夏子坪、孙鹤卿、唐保谦等9人合资创办九丰面粉厂,他任总经理。宣统三年建成投产,日产面粉2500包,是继茂新面粉厂后无锡第二家大型机制面粉厂。民国元年,应农工商部邀请,蔡缄三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商会议。民国4年,受江苏省民政长官公署之聘,任巴拿马万国产品博览会出品协会名誉经理,同时被农工商部指派为巴拿马赛会参观团团员,并准备向国外分发他撰写的《无锡实业志略》。因欧战爆发,出国未成。同年当选为无锡县商会副会长,并发起筹募巨款,在光复门外前太平巷口购地兴建新会所。民国9年3月,与唐保谦等人集资80万元筹建庆丰纺织厂,唐任总经理,他任协理。该厂于民国11年建成投产。从民国13年起,他先后被推选为苏、浙、皖内地面粉厂联合会主席,无锡棉纺织厂联合会主席,粮食储栈业公会会长,南通、崇明、太仓、苏州、常州、江阴内地纺织厂联合会主席等职。他为人处事恪守信用,在实业界声誉日隆,各个时期的政府当局均委以公职或予以嘉奖。清末曾任金匮县积谷经董;辛亥革命以后,出任江苏省都督府庶务部长;民国7年北洋政府颁给他四等嘉禾章,并邀请他担任全国实业会议代表;民国9年北洋政府颁给他三等嘉禾章,并聘为农工商部咨议顾问;民国10年任劝办实业专使司署咨议;民国19年应南京国民政府之邀,出席第二次全国工商会议,同时由江苏省民政厅委任为无锡县款产管理委员会委员;民国20年由江苏省政府聘为粮食管理委员会委员兼管理科主任等。蔡缄三平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曾说:“居今之世,强为善而已矣。”对宣统年间山东济宁、江苏溧阳遭受旱、涝灾害的灾民,蔡缄三均先后发起募捐巨款赈济。因功授候补道衔。后历任无锡县救火联合会会长、普济堂董事、救济院副院长、平民习艺所董事等职。对地方教育事业亦十分关心。早年主持蔡氏义塾(后改为蔡氏小学)。在锡金商会任职期间,与人合办半日制商业补习学校和簿记学校。此后,长期担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经济校董。在他60岁时,曾出资在鼋头渚购地建屋数间,名曰“退庐”,作为游客休息或病人休养场所。民国26年11月11日因中风病逝于上海,终年69岁。

  唐骧庭(又名唐殿镇,1879—1960),名殿镇,以字行,光绪二十五年继承父业,经营土布庄和夏布皮货行。后又在无锡北大街开设九余绸布庄。他处事严谨,管理细密,几年以后,九余绸布庄获利甚多。民国5年(1916年),与股东程敬堂等集资接盘冠华手工织布厂,将其扩建为丽华机器织布厂,并利用经营绸布庄经验,生产适销产品。民国8年又在无锡映山河增设丽华第二布厂。民国 11年,又与程敬堂等人集资,在惠商桥西建立丽新机器染织股份有限公司,开设丽新染织厂。丽新厂成为无锡染织业资本最雄厚、设备最完备的企业。他自任经理,以高薪聘请专业人员,重视培训技术员,改工头制为工程师制,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以后丽新不断增添设备、扩大规模,于民国22年建成丽新纺织漂染整理公司,拥有纱锭1.6万枚、线锭6400枚、布机650台,年出纱4000件,出布20万匹,所产“双鲤”牌布匹销遍全国,远及欧美。至抗日战争前夕,丽新已发展成为纺、织、印染和具有自发电能力的全能工厂。民国24年,又集资创办无锡第一家具有毛纺、织、染整套设备的协新毛纺织染厂。他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从澳大利亚进口上等羊毛,生产上道道把关,所产“万宝齐来”、“不蛀呢”等毛纺织品名闻国内外。日军侵占无锡后,丽华、协新等厂被日军烧毁或占据。唐骧庭避居上海,以剩余资金并通过招股,集资50万元,在上海开设昌兴纺织印染整理公司,分设纺、织、印染3个工厂。抗战胜利后任上海丽新总公司经理。并立即筹集资金,抽调技术人员恢复在无锡的纺织企业。解放后,因年事已高,即退居在家,不再问事。1960年病逝,终年81岁。

  唐君远 唐英年爷爷,唐君远(1901~1992), 学名唐增源,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民国10年(1921年)进入他父亲创办的无锡丽新纺织印染厂,先后任车间主任、工务主任、厂长等职,以善于经营管理而著称。该厂生产的印花布,压倒当时在国内竞销的日本货,被《朝日新闻》称为日本棉布在“中国的劲敌”。

   民国23年,唐君远参与创办无锡协新毛纺织染整厂,民国24年正式开工,唐任经理。在经营上采取不生产与日本货相同的市场大路货,而仿制英国的啥味呢、马裤呢、花呢等产品,价格低于英国货,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曾由上海棋盘街呢绒商联合组织联益公司向该厂包销。民国26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无锡沦陷,翌年春,大日本纺织公司董事长通过日军司令部胁迫他将丽新厂与日方“合作”,被拒绝。为此,日军将他关进木笼子折磨了两个星期。但他仍然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致使厂中机器遭日军毁坏,700多台电动机被抢走。是年,他避难来沪利用租界特殊环境,建立上海协新毛纺织厂和昌兴织布、印染、棉纺等厂(新中国成立后均改称丽新),继续生产与无锡厂同类的产品。民国35年,他引进瑞士巴塞尔嘉基颜料厂专利产品“灭蠢”不蛀粉剂,在锡、沪两地生产不蛀花呢,销往国内各大商店和南洋、印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唐君远任上海毛纺织工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积极参与上海工商界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所开展的各项爱国运动,主动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9万份,并在抗美援朝时损献了4架飞机。1954年和1955年,无锡和上海丽新、协新各厂先后公私~合营。合营后,唐君远先后任公私合营丽新纺织印染整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上海毛麻纺织工业公司经理。1959年起主动放弃全部定息。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唐君远深受迫害,但始终没有动摇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唐君远积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献计献策,他与工商界同仁一起倡议筹资建立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

   1979年,他参加上海工商界代表团赴港访问,对其长子唐翔千说:“你要带头回来投资,办点企业,引进点先进设备,为国家做点事情,如果亏了本,就算是孝敬我的好了。”在他的鼓励下,唐翔千在深圳搞成了特区第一批补偿贸易;在新疆建成了国内第一家合资经营的天山毛纺织厂;在上海办成的第一家沪港合资企业——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十佳”企业,引起港澳工商界的积极反响。

  唐翔千 祖籍江苏无锡。1923年6月8日出生,祖父唐骧庭,父亲唐君远, 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48年获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50年唐翔千回到香港,先在中国实业银行任见习主任,3年后创办中南纺织厂,1969年成立南联实业公司,成为香港最大的纺织集团。曾任香港贸易发展局理事,香港工业发展委员会委员。1974年后,他任香港棉纺同业公会主席。1980年任香港工业总会会长。1985年后任香港总商会副主席,香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常务董事,中南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半岛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亚非集团公司董事长。

  内地改革开放后,他先后在深圳做成特区第一批补偿贸易,在新疆建成第一家合资经营的新疆天山毛纺织公司并任总经理,在上海创办第一家沪港合资的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上海联合纺织集团并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在广东创建联发毛纺公司并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合计创办了6家合资毛纺织企业。1988年唐翔千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回归后,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他还是香港中文大学校董,新亚书院副董事长。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至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程敬堂无锡丽华织布业创始人,幼名望生,学名祖庆,以字行,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十五日生于常熟县乌墩,1894年随父迁居无锡,并入塾读书。1900年进无锡元章绸布店当学徒,3年后转为人和绸庄职员并就读于商余补习学校。1907年到九余绸布庄当跑街,1910年成为九余股东和实际经营者。1916年与人集资接盘冠华手工织布厂,扩建为丽华机器织布厂。1919年又增设丽华第二布厂。后与唐骧庭等集资30万元,建立丽新机器染织股份有限公司并任副经理。1930年丽华第三布厂建成,改制后他任股份有限公司经理。1935年其投资的协新毛纺织染厂投产,被推为常务董事。曾任无锡绸布业同业公会主席、无锡县商会常务理事、监事等职。日军侵占无锡后,他避居上海,集资创办昌兴纺织印染整理公司,下设纺、织、印染3家厂,于1940年投产。1950年6月,他将丽新和昌兴两家公司合并为一家企业,同时发起成立苏南棉纺织工业同业公会并任第一届主任委员。曾任无锡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政务委员。1951年6月22日病逝于上海,终年66岁。

  唐英年1952年9月6日出生于香港,英文名Henry,祖籍江苏无锡。家族从事纺织业,祖父唐君远是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属爱国资本家。唐家当年在上海与中信泰富荣智健所属的荣家齐名。

  唐英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取得心理学学士学位、耶鲁大学硕士学位。1976年他返回香港帮助父亲打理家族生意,现任半岛针织厂有限公司主席和美维科技集团主席。

  唐英年任立法局议员多年,在1995至2001年间出任香港工业总会主席,2000年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金紫荆星章,在接任财政司司长之前任港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

  唐英年就职时说:"香港正面对史无前例的挑战,包括经济转型、失业、财赤、通缩等问题,我深深感受到财政司司长这职务在这个关键时刻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以及香港市民对特区政府是有期望的"。在谈到为什么接受董建华的提议出任财政司司长时,唐英年透露:"两星期前,朋友问我是不是考虑过,我说没有考虑过,我亦没有兴趣。因为当时我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我对于我的工作感到非常有兴趣,我当然会全心全力做好我当时的工作。到董先生邀请我、提名我做财政司司长的时候,董先生说香港正处于关键的时刻,很需人才肯勇于承担。鉴于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我亦乐于接受挑战,所以我接受了。"

  唐英年是企业家,为了避嫌,就任财政司长后他把自己的资产、物业都按照特区主要官员的申报状况做了全面申报。他还决定退出自由党,以建立一个更加中立的形象。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