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侨界集萃

归侨情怀 薪火相传

时间:2019-05-1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归侨情怀  薪火相传

  光阴荏苒,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在举国上下庆祝这一重要日子来临的时刻,我作为一位爱国归侨,致公党老党员,回想起自己在不同国度,不同制度的环境中,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不由地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此时此刻,不得不提起我敬爱的双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几年,父母亲就读于厦门大学,相恋结婚,当时父亲受地下党领导和影响,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的组织参与者之一,为逃避当局迫害,毕业后和母亲去了国民党统治较为薄弱的台湾工作。

  49年大陆解放,国民党溃逃台湾,为躲避当局追捕,父亲只身离台去日本东京发展,而后母亲带着不懂世事的我和哥哥,通过探亲途径举家安居东京。50年代的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全家在异国过着相对安稳舒适的生活,但是父母对共产党、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始终未改。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隆重宣告:欢迎海外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激动万分的父母经过反复思考,终于作出了一个最重要的选择——回国!

  在一个初冬的下午,载着我们全家的“兴安丸”渡轮,徐徐离开日本舞鹤港口,跨过波涛汹涌的日本湾,我们终于回到了红旗飘扬的祖国,回到了魂牵梦索的家乡。

  回到无锡,省地政府按照“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归侨政策,让我们全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即使在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中,食品供应非常匮乏,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每月都会分配鱼、肉、蛋等营养食品,让我们顺利地渡过了这个难坎。

  68年底,随着千千万万同龄人,我去了苏北响水县——当年全国最贫困的县之一。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我和当地农民起早贪黑,争强好胜,拼命干活。农忙时,一天会干上十几个小时,因为农田离村落较远,不能回家做饭,饿了吃山芋、啃根菜瓜,渴了就捧起水沟里的浑水喝。在那营养不良的年头,我染上了恶性疟疾,但还是坚守着,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每年要干到春节前才回无锡。6年的知青生活让我受益一生。在生活中乐观豁达、独立自主,在劳动中吃苦耐劳。朴实憨厚的响水村民深深地影响着我,培养了我强烈的同情心和亲和力……我多次被县、公社评为优秀知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1年,父亲在文革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遭遇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昭雪。之后,父母作为归国专家学者,双双被授予国家津贴,在随后的近三十年间,父亲作为无锡侨界的领头人,中国致公党无锡市委的老主委,为广大归侨侨眷、为无锡致公党市委的创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我生活在有着三位党员的致公之家感到非常的幸福和自豪。虽然父母已先后离去,但他们爱国、爱党、忘我工作、一生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时刻激励着我,是我生活和工作中永远的标杆。

  74年,归侨知青回城的优先政策,我得以首批调回无锡,先后在三个单位工作过。85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前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所在的轻工单位破产兼并,我调到市燃料公司,在那儿工作了整整二十个年头,直至退休。历经家庭不幸遭遇和下乡插队的历练,在燃料公司我干得风生水起,也算是我人生最辉煌的阶段。我从基层会计、业务员做起,90年代初被任命为销售公司经理。当时物资分配和供应也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内大量国企的破产造成了大量的公司债务。我带领部下在几年中加紧上门清账付债和进入司法程序为公司挽回了上千万无的损失。由于当时的大环境还没有理顺,许多企业深受三角债的困扰,导致物资及产品流通渠道的不畅,销售工作一时进入困境。于是我经过深入调查走访,率先提出用抹账方式进行梳理,简单地说,几个企业由于在产品流通方面都存在供需关系,各方代表坐下来,只需一纸代销合同,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摆脱了资金流转和产品销售的困境,促使“债务冰山瞬间消融,仅仅几年功夫,我部门仅抹账高达数千万元,也带动整个公司和其它相关企业供销链的运转速度,做到了生意,又消除了欠债的隐患。由于业绩突出,工作勤奋,诚信可靠,每年被公司、物资局、市总工会评为标兵、先进个人、岗位明星。

  90年代,在兼职市青联副主席、市侨联委员、市政协委员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及公益慈善活动,处理并解决了一些社会民生问题,比如为解决本市民用煤行业人员的善后处理等问题,连续多年在市政协会议上提案,并参与深入调研真实状况。经过多方人士的积极呼吁、四处奔走,这些提案最终得到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协商后达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争取到数百万的巨额财政补贴,妥善解决了上千员工下岗后的生计问题,也为民用煤这一夕阳产业划上了圆满句号。

  2005年退休以后,很多生意同行都邀请我发挥余热做回本行,但我寻思,人的一生赚钱不是它的全部意义。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选择了两份社会工作。

  一是经过上级任命担任了致公党北塘区二支部主委(目前是梁溪区三支部主委)。支部里的退休党员大多是归侨侨眷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为了让这些成员能在退休后依然感受到党派的关心、社会的温暖,除了组织生活,还每年组织外出休闲旅游,让大家感到支部是另外一个家……探望病人,盛夏寒冬,哪怕打一个问候电话,这些始终是让我坚持做下去的动力。我把他们看作离不开的长辈、亲人和朋友,作为一名光荣的致公党员,我已经把对党派的感情深深地融入了这项工作。2010年,我被致公党市委评为先进个人。

  二是从2008年至今担任金马国际花园业委会委员兼任会计。在这十年中,我的家庭杂事也愈加繁琐,第三代的出生,对老母的照顾直至她去世,但为了这自我认定的责任和义务,我宁可放弃了诸多旅游及同学朋友聚会的好机会,和业委会其他热心成员齐心协力,甘愿为小区1500多家业主无私奉献。目前我们金马业委会已成为梁溪区甚至全市同行成功范例之一。

  以下回顾主要的工作历程:

  1、业委会成立后,经过协商,首先要依法收回开发商那里理应属于业主的部分权益,如车位、会所内超市、电梯广告等的收益,并通过公开招标提高租金收入。期间,把每年的收支账目经审计后,将报告公示,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收入除小部分每一、两年返回业主,其他部分将用于电梯大修理及更换,小区的硬件维护改造。

  2、开辟阅览室,建立棋牌室、运动场,深受业主欢迎。陆续更换安保措施,改造绿化,修建景观道路,提高和保持小区的品质和环境。

  3、与社居委、物业、派出所、城管配合,解决小区诸多邻里矛盾、违章建筑、群聚扰民、业主毁绿等不文明现象。

  4、解决了地下人防车位的分配与收益归属问题。20175月,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旷日持久的开发商与业委会之间的这个诉讼案件终于以业委会胜诉告终。小区200多个人防车位每年约40多万的租赁收入全部归全体业主所有。这也是习主席提倡的依法治国以来,社会风气好转、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表现,这在无锡市乃至江苏省均属首例,填补了法律上的隐性空白,为此类棘手问题始开创先河。

  放眼小区的管理协调有序,周边环境美不胜收,小区业主的居住品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大家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赞许,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有巨大转变,我做的一点贡献正是为此,心中无憾。

  最后提一桩小事,用来对我个人改革开放40年,祖国建国70年来做个总结。

  由于我出生于台北,60多年来,台北市中正区永安街一直保存着我父母的老宅,暂借给我小姨一家居住,我父母、哥哥和我的户籍也保留在那里(因为50年代我和母亲是以到东京探亲的缘由离台),户口簿和每次的台湾领导人选票都由我姨妈表弟收藏,直至2011年,我和哥哥欲去台湾探亲,因双重户籍在办入台证时产生了一些障碍。要探亲必须做出选择,放弃无锡和台北两个户籍中的一方。有人劝我,放弃无锡户籍,保留台北户籍,于情于理都很完美,因为当时我和哥哥都已办好无锡的退休手续,每月有稳定的退休工资,如果能作为台北居民,仍可能争取到台湾的另一份福利,以及作为台湾居民持有的台湾护照能享受到更多的出国免签优待等等。但在这大是大非问题上,我始终没有丝毫的动摇,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虽出生在台湾,和台湾亲人有着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但我绝不会放弃养育我、爱着我的祖国,爱着我居住了50多年的无锡。父亲生前日夜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母亲日思夜想能看一眼在台湾的老房子以及亲爱的妹妹一家,但既然我长辈当年费尽周折回国,作为继承和完成他们这份夙愿的我来说,决不能因为私利而违背了他们的初衷。因而在2011年秋天,我和哥哥在赴台湾的前夕,让我表弟代理,注销了我们的台北户籍,无条件地放弃了台北市中心房屋的全部产权。作为亲属,代表母亲去探望了临终的小姨妈,也打消了表弟们几十年来有关他们住房忐忑不安的担忧。这些明智和大气的决定举动,真正地打动了我在台湾的亲属和其他台湾民众的心,树立了大陆人在他们眼中良好的形象,也显示了致公党人的高尚风范。今后,我还要带动、教育下一代多往来、多交流,积极融入两岸大合作、大发展的潮流,多做有利于两岸统一的大事、好事。

  所有的这些,都是我心中放不下的人和事。至少这些年来,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和培养,被称之为“诤友”那沉甸甸的履职责任始终深深地在我心底埋藏,当我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愧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致公党员,归国华侨,我们内心深深地祝福祖国母亲,永远繁荣昌盛,永远年轻美丽!

  

                                     (日本归侨 苏生)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