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时间:2018-08-2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赴南昌专题培训感想
余海光
2018年7月20-23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担当。7月20日至23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主席吕勤彬带队,市委统战部、市侨联3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在南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我参加了这次专题培训班,接受了为期4天的革命传统教育,感受良多。
南昌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悲情的城市,被政治斗争驱逐到当时蛮荒之地的刘贺将自己的新封地命名为南昌即南方的昌邑,从而表达念念不忘自己原先的故国,同样,一千多年后,这个城市诞生了同样有着失国之痛的王孙朱耷,留给我们哭之笑之的签名和卓尔不群,独立水中的孤鹤。这座城市更给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带来了武装斗争和改革开放两次革命性的开端,流连于此,徜徉于斯,怎能不生无限感慨。
这次去南昌接受教育,一是参观了南昌起义纪念馆,二是瞻仰了小平同志下放劳动过的地方,前者的意义在于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后者的意义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困境中有了自己的思考,重返政坛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两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直接改变了全体中国人的命运。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南昌起义,或者,当时的前敌指挥部接受了共产国际第二份指示,停止了起义,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叶挺、贺龙的部队无可避免地要被收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乃至整个国际共运的历史都要改写,这并非是危言耸听,数十年后,拥有数百万党员和同情者的印尼共(KPI)一夜之间被右翼军阀和CIA联手镇压,30万党员束手无策,引项就戮,就是因为当时的印尼共放弃了自己的武装,面对屠刀,手无还击之力,从而造成历史的遗憾。因此,南昌起义造就了人民的武装,因此,南昌起义其对于中国的意义不啻莱克星顿之于美利坚,阿芙乐尔之于苏联,开启了中国彻底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艰难而艰巨的历程。
同样,小平同志在南昌期间的经历,我认为是喷薄前的火山,虽处逆境,但随之而来的是他返回政坛后的清理整顿和改革开放,虽然我们无从知道他走在小平小道时在想什么,在钳工台上劳动时在思考什么,但是这一段和普通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真实的中国当时的现状联系他的政坛经历,恐怕与他少年时革命初衷并不符合,正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南昌的经历无疑是促成一代伟人下决心解放思想,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桎梏,正如八一大桥两头的黑猫白猫象征的一样,他的务实政策宣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到来。
人不能左右历史,但在历史的关头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担当。周恩来当时可以遵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取消武装起义;贺龙、叶挺大当时大可以选择拥兵自重,在新旧军阀集团间待价而沽,而不是抛却高官厚禄,从此走上前途未卜的革命之路;朱德在三河坝,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可以选择随主力赴潮汕,或者离队去香港、上海,以他当时的掌握的军事实力,也无可厚非;小平同志则大可以趁着二次起用选择回京认错,按部就班地回到权力的中心;但是如果历史出现那样的假设,那么当时党指挥下的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正规武装从此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民还要在“两个凡是”的阴霾中折腾不知多久。
缔造了人民军队的,朱德、周恩来、陈毅、叶挺等老一辈革命家,联同被权臣放逐的刘贺,身怀家国之恨的朱耷,宛若一串明星,他们共同勾勒出我们民族发展图景,在历史的浪潮中,可以选择随波逐流,也可以选择中流砥柱,责任和担当,我们可能只是一个小沙粒,但关键时候的抉择可能会改变自己命运,更会决定民族的走向,一切都存乎一心吧。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