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区基层动态

走进无锡博物院 致敬爱国华侨杨令茀 ——梁溪区侨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巡展鉴学活动启动

时间:2022-01-14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1月13日下午,由无锡博物院、梁溪区委统战部(侨办)、梁溪区侨联主办的梁溪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巡展览学活动启动式——首站走进中国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一一无锡博物院“致敬爱国华侨杨令茀的艺术人生”活动顺利举行。无锡市侨联党组书记李涛,梁溪区委常委、山西统战部部长,无锡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张曙峰,无锡市侨联副主席余海光等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无锡博物院院长肖炜致辞,无锡博物院展览部主任、青年画家顾真真解读杨令茀艺术人生,侨界代表顾宁碧作交流发言,梁溪区委常委、山西统战部部长对办好华侨文化交流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要求,市侨联党组书记李涛讲话并宣布梁溪区侨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巡展览学活动启动。

       许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们致敬杨令茀的爱国情怀,就是要持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培养爱国之志、砥砺爱国之情。梁溪区海外统战资源丰富,各街道、各基地要主动联系广大归侨、侨眷、留学归国人员,传承爱国精神,砥砺爱国之志,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积极发挥优势,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推动现代化精彩城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李涛代表市侨联对活动开展表示热烈祝贺,并就如何做好新年度侨务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要强化政治引领,在提升站位上有新高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精髓要义,掌握根本遵循。引领侨界群众感知真理伟力,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共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二要强化大局意识,在服务中心上有新作为。要坚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主战场,充分挖掘侨的独特优势,在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中发挥侨独特优势。三要强化阵地建设,在凝心聚力上有新加强。要深耕吴地文脉,向侨界群众讲无锡故事,展无锡风貌,品无锡味道,捕捉城市印记,留住侨胞乡愁。要做大做强活动品牌,持续增强文化活动的时代性和感召力。要部门联络互动,树立大侨务思维,共同打造一批在全国范围叫得响的基地,开展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本次活动是梁溪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走进中国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无锡博物院,感受杨令茀的艺术人生,致敬杨令茀的爱国情怀。

       下一步,梁溪区将紧抓重要节点、树立典型案例、组织各级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为广大归侨侨眷涉侨群众乃至全市市民提供最好的教育阵地和教育宣传内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献计出力,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军、排头兵。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现代化精彩城区建设作出侨界贡献。

       爱国书画家杨令茀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无锡人。自幼酷爱文学,勤习书画。1927年应邀到沈阳故宫博物院工作,并将自己临摹的近百幅历代帝王画像在馆中展出,后兼任东北特区美术学校校长。1978年9月5日,杨令茀病逝于美国卡麦尔城,终年91岁。她逝世后, 其侄杨通谊遵照她生前遗嘱,将她珍藏的文物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将她早年在故宫临摹的15幅历代帝后像以及她的诗文书画,捐赠故乡无锡市博物馆。1982年,她的遗骨安葬在无锡管社山下。同年,国家文物管理局在故宫漱芳斋举行杨令茀女士捐献文物仪式,并举办杨令茀女士捐献文物展览。活动中,与会人员为杨令茀画展敬献花篮,并集体参观画展。

       梁溪区各级华侨文化交流基地负责人、各街道统战委员、侨界群众代表、新闻媒体共计40余人参加活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